谈谈你对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理解
个人题解
tcp 三次握手
1、客户端:发送报文到服务器,表示我要发送请求了
2、服务端:确认客户端请求,返回确认报文,表示可以接收数据
3、客户端:确认报文,建立tcp链接
tcp 三次挥手
1、客户端:发送断开链接报文,表示我要断开链接了
2、服务端:收到断开链接报文,确认信息包是否发送完毕
3、服务端:信息发送完毕,返回确认报文
4、客户端:收到服务端到确认消息,断开链接.服务端会等待一定时间,确认没有新的消息,然后断开链接.
不会
在 HTTP/1 中,每次请求都会建立一次HTTP连接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次握手4次挥手,这个过程在一次请求过程中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,即使开启了 Keep-Alive ,解决了多次连接的问题,但是依然有两个效率上的问题:
第一个:串行的文件传输。当请求a文件时,b文件只能等待,等待a连接到服务器、服务器处理文件、服务器返回文件,这三个步骤。我们假设这三步用时都是1秒,那么a文件用时为3秒,b文件传输完成用时为6秒,依此类推。(注:此项计算有一个前提条件,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是单通道传输)
第二个:连接数过多。我们假设Apache设置了最大并发数为300,因为浏览器限制,浏览器发起的最大请求数为6,也就是服务器能承载的最高并发为50,当第51个人访问时,就需要等待前面某个请求处理完成。
HTTP/2的多路复用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两个性能问题。
在 HTTP/2 中,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分别是帧(frame)和流(stream)。
帧代表着最小的数据单位,每个帧会标识出该帧属于哪个流,流也就是多个帧组成的数据流。
多路复用,就是在一个 TCP 连接中可以存在多条流。换句话说,也就是可以发送多个请求,对端可以通过帧中的标识知道属于哪个请求。通过这个技术,可以避免 HTTP 旧版本中的队头阻塞问题,极大的提高传输性能。
不会
第 15 题:简单讲解一下 http2 的多路复用 #14
http1.1 与 http2 对比
HTTP/2 相比 1.0 有哪些重大改进?
HTTP/2 资料汇总
1 | function Demo(a, b) { |
1 | function _new(fn, ...arg) { |
Object.create(fn.prototye)
创建原型对象1 | function fibonacci(n) { |
1 | function fibonacci(n, cache) { |
1 | function fibonacci(n) { |
一开始底牌尽处的人,注定是输家.
最开始使用的是callback,比如浏览器端的dom事件,ajax.node上的io事件等等,但是有定位问题困难,callback hell,异常处理等问题
1 | // 浏览器端 |
相比callback的回调写法,链式调用的写法更优雅,异常处理变得友好.
1 | const demo = function () { |
用的不多,不做评价.emmm 打扰了
异步终极解决方案,generator/yield语法糖,基于promise,同步的写法,同步代码的异常捕获能力.强!无敌!
1 | const demo = function () { |
JS 异步已经告一段落了,这里来一波小总结
setTimeout(() => {
// callback 函数体
}, 1000)
缺点:回调地狱,不能用 try catch 捕获错误,不能 return
回调地狱的根本问题在于:
1 | ajax('XXX1', () => { |
Promise就是为了解决callback的问题而产生的。
Promise 实现了链式调用,也就是说每次 then 后返回的都是一个全新 Promise,如果我们在 then 中 return ,return 的结果会被 Promise.resolve() 包装
优点: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
1 | ajax('XXX1') |
缺点:无法取消 Promise ,错误需要通过回调函数来捕获
特点:可以控制函数的执行,可以配合 co 函数库使用
1 | function *fetch() { |
let a = 0
let b = async () => {
a = a + await 10
console.log('2', a) // -> '2' 10
}
b()
a++
console.log('1', a) // -> '1' 1
对于以上代码你可能会有疑惑,让我来解释下原因
首先函数 b 先执行,在执行到 await 10 之前变量 a 还是 0,因为 await 内部实现了 generator ,generator 会保留堆栈中东西,所以这时候 a = 0 被保存了下来
因为 await 是异步操作,后来的表达式不返回 Promise 的话,就会包装成 Promise.reslove(返回值),然后会去执行函数外的同步代码
同步代码执行完毕后开始执行异步代码,将保存下来的值拿出来使用,这时候 a = 0 + 10
上述解释中提到了 await 内部实现了 generator,其实 await 就是 generator 加上 Promise的语法糖,且内部实现了自动执行 generator。如果你熟悉 co 的话,其实自己就可以实现这样的语法糖。
本文首发于我的博客:JS异步解决方案的发展历程以及优缺点
文章链接
最高赞作者github
最高赞作者地址 JS异步解决方案的发展历程以及优缺点
阮一峰 Javascript异步编程的4种方法
已知如下数组:
var arr = [[1, 2, 2], [3, 4, 5, 5], [6, 7, 8, 9, [11, 12, [12, 13, [14]]]], 10];
编写一个程序将数组扁平化去并除其中重复部分数据,最终得到一个升序且不重复的数组
递归;
不想写
while循环遍历
不想写
Array.prototype.flat
1 | var arr = [[1, 2, 2], [3, 4, 5, 5], [6, 7, 8, 9, [11, 12, [12, 13, [14]]]], 10]; |
骚操作
1 | var arr = [[1, 2, 2], [3, 4, 5, 5], [6, 7, 8, 9, [11, 12, [12, 13, [14]]]], 10]; |
第 11 题:将数组扁平化并去除其中重复数据,最终得到一个升序且不重复的数组
Array.prototype.flat() MDN
1 | async function async1() { |
Async/Await 如何通过同步的方式实现异步
作为前端人员要回答这个问题,需要了解这三个知识点:
1 | // chrome 75 |
1 | $.ajax({ |
1 | const fs = require('fs'); |
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,实现异步的核心就是回调钩子,将 cb 作为参数传递给异步执行函数,当有了结果后在触发 cb。想了解更多,去看看 event-loop 机制吧。
至于 async/await 是如何出现的呢,在 es6 之前,大多 js 数项目中会有类似这样的代码:
1 | ajax1(url, () => { |
这种函数嵌套,大量的回调函数,使代码阅读起来晦涩难懂,不直观,形象的称之为回调地狱(callback hell),所以为了在写法上能更通俗一点,es6+陆续出现了 Promise、Generator、Async/await,力求在写法上简洁明了,可读性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我是分割线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上只是铺垫,下面在进入正题 👇,开始说道说道主角:async/await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我是分割线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async/await 是参照 Generator 封装的一套异步处理方案,可以理解为 Generator 的语法糖,
所以了解 async/await 就不得不讲一讲 Generator,
而 Generator 又依赖于迭代器Iterator,
所以就得先讲一讲 Iterator,
而 Iterator 的思想呢又来源于单向链表,
终于找到源头了:单向链表
wiki:链表(Linked list)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数据结构,是一种线性表,但是并不会按线性的顺序储存数据,而是在每一个节点里存到下一个节点的指针(Pointer)。由于不必须按顺序储存,链表在插入的时候可以达到 o(1)的复杂度,比另一种线性表顺序表快得多,但是查找一个节点或者访问特定编号的节点则需要 o(n)的时间,而顺序表响应的时间复杂度分别是 o(logn)和 o(1)。
总结一下链表优点:
无需预先分配内存
插入/删除节点不影响其他节点,效率高(典型的例子:git commit、dom 操作)
单向链表:是链表中最简单的一种,它包含两个域,一个信息域和一个指针域。这个链接指向列表中的下一个节点,而最后一个节点则指向一个空值。
一个单向链表包含两个值: 当前节点的值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链接
单链特点:节点的链接方向是单向的;相对于数组来说,单链表的的随机访问速度较慢,但是单链表删除/添加数据的效率很高。
理解 js 原型链/作用域链的话,理解这个很容易,他们是相通的。编程语言中,数组的长度时固定的,所以数组中的增加和删除比较麻烦,需要频繁的移动数组中的其他元素,而 js 作为一门动态语言,数组本质是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,是动态的,不需要预先分配内存
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单向链表呢?这个取决于我们需要哪些操作,通常有:
1 | // 节点模型 |
通过以上,我假装你明白什么是单向链表,并且能够用代码实现一个单向链表了,下一步开始说一说迭代器 Iterator
Iterator 翻译过来就是迭代器(遍历器)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遍历过程(类似于单向链表):
创建一个指针对象,指向当前数据结构的起始位置
第一次调用指针对象的 next 方法,将指针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
第二次调用指针对象的 next 方法,将指针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二个成员
不断的调用指针对象的 next 方法,直到它指向数据结构的结束位置
一个对象要变成可迭代的,必须实现 @@iterator 方法,即对象(或它原型链上的某个对象)必须有一个名字是 Symbol.iterator 的属性(原生具有该属性的有:字符串、数组、类数组的对象、Set 和 Map):
属性 | 值 |
---|---|
[Symbol.iterator] | 返回一个对象的无参函数,被返回对象符合迭代器协议 |
当一个对象需要被迭代的时候(比如开始用于一个 for..of 循环中),它的 @@iterator 方法被调用并且无参数,然后返回一个用于在迭代中获得值的迭代器
迭代器协议:产生一个有限或无限序列的值,并且当所有的值都已经被迭代后,就会有一个默认的返回值
当一个对象只有满足下述条件才会被认为是一个迭代器:
它实现了一个 next() 的方法,该方法必须返回一个对象,对象有两个必要的属性:
done(bool)
true:迭代器已经超过了可迭代次数。这种情况下,value 的值可以被省略
如果迭代器可以产生序列中的下一个值,则为 false。这等效于没有指定 done 这个属性
value 迭代器返回的任何 JavaScript 值。done 为 true 时可省略
根据上面的规则,咱们来自定义一个简单的迭代器:
const makeIterator = arr => {
let nextIndex = 0;
return {
next: () =>
nextIndex < arr.length
? { value: arr[nextIndex++], done: false }
: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,
};
};
const it = makeIterator(['人月', '神话']);
console.log(it.next()); // { value: "人月", done: false }
console.log(it.next()); // { value: "神话", done: false }
console.log(it.next()); // {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
我们还可以自定义一个可迭代对象:
const myIterable = {};
myIterable[Symbol.iterator] = function*() {
yield 1;
yield 2;
yield 3;
};
for (let value of myIterable) {
console.log(value);
}
// 1
// 2
// 3
//or
console.log([...myIterable]); // [1, 2, 3]
了解了迭代器,下面可以进一步了解生成器了
Generator:生成器对象是生成器函数(GeneratorFunction)返回的,它符合可迭代协议和迭代器协议,既是迭代器也是可迭代对象,可以调用 next 方法,但它不是函数,更不是构造函数
生成器函数(GeneratorFunction):
function* name([param[, param[, … param]]]) { statements } –>
name:函数名
param:参数
statements:js 语句
调用一个生成器函数并不会马上执行它里面的语句,而是返回一个这个生成器的迭代器对象,当这个迭代器的 next() 方法被首次(后续)调用时,其内的语句会执行到第一个(后续)出现 yield 的位置为止(让执行处于暂停状),yield 后紧跟迭代器要返回的值。或者如果用的是 yield*(多了个星号),则表示将执行权移交给另一个生成器函数(当前生成器暂停执行),调用 next() (再启动)方法时,如果传入了参数,那么这个参数会作为上一条执行的 yield 语句的返回值,例如:
function* another() {
yield '人月神话';
}
function* gen() {
yield* another(); // 移交执行权
const a = yield 'hello';
const b = yield a; // a='world' 是 next('world') 传参赋值给了上一个 yidle 'hello' 的左值
yield b; // b=! 是 next('!') 传参赋值给了上一个 yidle a 的左值
}
const g = gen();
g.next(); // {value: "人月神话", done: false}
g.next(); // {value: "hello", done: false}
g.next('world'); // {value: "world", done: false} 将 'world' 赋给上一条 yield 'hello' 的左值,即执行 a='world',
g.next('!'); // {value: "!", done: false} 将 '!' 赋给上一条 yield a 的左值,即执行 b='!',返回 b
g.next(); // {value: undefined, done: false}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,Generator 和 callback 有啥关系,如何处理异步呢?其实二者没有任何关系,我们只是通过一些方式强行的它们产生了关系,才会有 Generator 处理异步
我们来总结一下 Generator 的本质,暂停,它会让程序执行到指定位置先暂停(yield),然后再启动(next),再暂停(yield),再启动(next),而这个暂停就很容易让它和异步操作产生联系,因为我们在处理异步时:开始异步处理(网络求情、IO 操作),然后暂停一下,等处理完了,再该干嘛干嘛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js 是单线程的(又重复了三遍),异步还是异步,callback 还是 callback,不会因为 Generator 而有任何改变
下面来看看,用 Generator 实现异步:
const promisify = require('util').promisify;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;
const fs = require('fs');
const readFile = promisify(fs.readFile);
const gen = function*() {
const res1 = yield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a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1);
const res2 = yield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b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2);
};
const g = gen();
const g1 = g.next();
console.log('g1:', g1);
g1.value
.then(res1 => {
console.log('res1:', res1);
const g2 = g.next(res1);
console.log('g2:', g2);
g2.value
.then(res2 => {
console.log('res2:', res2);
g.next(res2);
})
.catch(err2 => {
console.log(err2);
});
})
.catch(err1 => {
console.log(err1);
});
// g1: { value: Promise { <pending> }, done: false }
// res1: {
// "a": 1
// }
// {
// "a": 1
// }
// g2: { value: Promise { <pending> }, done: false }
// res2: {
// "b": 2
// }
// {
// "b": 2
// }
以上代码是 Generator 和 callback 结合实现的异步,可以看到,仍然需要手动执行 .then 层层添加回调,但由于 next() 方法返回对象 {value: xxx,done: true/false} 所以我们可以简化它,写一个自动执行器:
const promisify = require('util').promisify;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;
const fs = require('fs');
const readFile = promisify(fs.readFile);
function run(gen) {
const g = gen();
function next(data) {
const res = g.next(data);
// 深度递归,只要 `Generator` 函数还没执行到最后一步,`next` 函数就调用自身
if (res.done) return res.value;
res.value.then(function(data) {
next(data);
});
}
next();
}
run(function*() {
const res1 = yield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a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1);
// {
// "a": 1
// }
const res2 = yield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b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2);
// {
// "b": 2
// }
});
说了这么多,怎么还没有到 async/await,客官别急,马上来了(其实我已经漏了一些内容没说:Promise 和 callback 的关系,thunk 函数,co 库,感兴趣的可以去 google 一下,ruanyifeng 老师讲的es6 入门非常棒,我时不时的都会去看一看)
4. Async/Await
首先,async/await 是 Generator 的语法糖,上面我是分割线下的第一句已经讲过,先来看一下二者的对比:
// Generator
run(function*() {
const res1 = yield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a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1);
const res2 = yield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b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2);
});
// async/await
const readFile = async ()=>{
const res1 = await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a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1);
const res2 = await readFile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../data/b.json'), { encoding: 'utf8' });
console.log(res2);
return 'done';
}
const res = readFile();
可以看到,async function 代替了 function*,await 代替了 yield,同时也无需自己手写一个自动执行器 run 了
现在再来看看async/await 的特点:
当 await 后面跟的是 Promise 对象时,才会异步执行,其它类型的数据会同步执行
执行 const res = readFile(); 返回的仍然是个 Promise 对象,上面代码中的 return ‘done’; 会直接被下面 then 函数接收到
res.then(data => {
console.log(data); // done
});
啊,终于完了,一个 async-await 连带出来这么多知识点,以后面试被问到它的原理时,希望能够帮助到你